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长期待摊费用
1、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长期待摊费用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准则。
2、(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法只有一种: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主要考虑是这种方法计算简便,便于小企业实务操作。(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额根据长期待摊费用的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管理费用。
3、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三条 小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等。
4、小会计企业准则中财务费用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所描述的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5、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内容讲解
1、企业会计准则是什么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一)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范的租赁合同。 (三)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相关会计准则规范的金融工具及其他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3、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4、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内容 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5、会计核算十三项基本原则阐述如下:(一)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报表附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八条规定: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十六条规定:附注,是指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本项目的数字应与“利润表”“本 年累计数”栏的“净利润”项目一致。对于该项目新制度与股份制度反映的内容一致。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披露会计政策是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之一。
会计报表附注一般包括的内容如下:企业的一般情况;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报表主要项目附注;分行业资料;重要事项的揭示。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之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八条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3、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4、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5、初级会计考试,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有两个主要考点: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和自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6、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确定。第十三条 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